杜奔放
“围城”中的苏文纨,就是一个小资。她很享受婚前被追求的感受,所以特意邀请方鸿渐常去她家里坐坐,与赵辛楣竞争。
方鸿渐农村出来的孩子,自然学不会“小资情调”。
因为方的不配合,苏文纨的形象就负面了。
如果换了一个人,也有的小资情调,苏文纨的形象就会正面起来。
小资的榜样,应该是林徽音,而不是张爱玲。张爱玲虽然文笔好,但自己的人生体验是很差的。
钱钟书老学究,自然看不惯新生事物

汉平不同意,认为林是绿茶婊。....
苏小姐就是钱中书讽刺林的。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帮林洗地,美化她。她是土工国徽设计者,所以大概率是土工在美化她。交际花,绿茶婊设计国徽,多没面子。
张林对土工判断完全不同。 大是大非面前, 张润对了。林若不是早死, 也会在文革中被羞辱致死。
林这种不是小资, 是绿茶婊。 我见过小资的女人。
林是舔工,当然能被容忍。 张有远见, 骨气,小资, 有才。岂是林能比的?
Huang Xianan
从现代英美社会看,不知道这“小资”是什么。那是属于另一个社会另一个时代的字眼,法国Fin de siècle以前可能比较常见,以后是日渐式微了,要到上海这种旧殖民城市才能找寻怀旧?
Anyway, 我个人从来不使用这个字,因为没有定义清楚,至少在西方社会没有它的位置。尽管在中国它似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西方的舶来词。
西方社会所谓的“中产阶级”包罗万象,包含了“小资”,也包含没有彻底潦倒的劳工阶层,以及上中产阶级,如医生律师教授和管理阶层。

老白:
现代中国不是还经常说小资吗?美国应该不常说。不知美国人之间会不会有这种概念。中国人有。
我还是说的,因为我明天在微信里和中国人打交道,中国人对这个词的概念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章Zhaohui
小資是199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的名詞,最初特指向往流行思想生活,追求内心体验、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年轻人,而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小资一词常常与情调连用,用来代指一种追求浪漫、慢节奏、一定的仪式感和精神美学的生活方式。小資一般为年輕都市白领,又与“中产阶级”相差一定距离——主要在经济方面。
“试论40年代延安文坛的“小资产阶级”话语”
在历经了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中国化阐释以后,尤其是在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终以一种话语形态固定下来。同时,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曾以经济为理据而划分出来的小资产阶级概念,在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场域中悄然膨胀了它的“所指”,关涉文化生产场域中有关知识与文艺性质的指称,影响与规定了文学的发展方向,乃至影响与规定了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尤里
没什么大钱,没什么大的花销,但是细碎的小开支会很多。。。她可能穿很精致的衣服化恰到好处的妆,她会习惯去甜品店点一小碟甜品,或者去咖啡馆要一杯咖啡坐在靠窗的角落望着窗外幽幽出神,侧脸好看,搅动咖啡的手显得优雅而寂寞,又或者她偶尔去看一场音乐剧,时而默默微笑,有时无声落泪……她的家必定是极富情调的,木质地板,审慎的风格,浅色调是主体,家具一应摆的很规整。卧室常拉着窗帘,至不济窗纱薄薄一层也是掩着的,衣橱同样是红木式样,里面整齐的挂着她的衣服和裤子以及长裙。床边柜上摆着整齐的护肤化妆物件,一个小小的浅白床头灯外面罩了浅紫色的一层纱,打开来有一种隐晦的暧昧与朦胧。
美国人的看法是聊这些个,中国人太闲了,有这时间干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