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1)万能的上帝能不能造出一个自己搬不动的石头?
(2)智慧的人类能不能造出一个自己自愧不如的AI?
我说:
关于1)这是个伪命题,是无神论者自以为是经常引用的一个说法,但是有逻辑问题。上帝是万能的,因而包括一切,什么石头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不存在上帝制造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这个说法,就好像说人能不能搬动自己一样没有意义。
关于2)因为人类不是万能的,所以也不包括所有的东西。人类可以通过把自己的才智和其他东西结合起来,造出超越自己的东西。人工智能并不只是出于自身,还有芯片,这个人身体里没有,有一天可以超越大脑,还有人类是一个集体,集体大于个体,集体到底有多大能力我们并不知道,人工智能是人类整体的智慧,可以超过个人,可以提高整体智能水平。
有人说:
人早就可以造出超越自己的东西,比如汽车飞机。但很少有人觉得自己不如一辆汽车。就好像一个人对围棋一窍不通,不如AlphaGo,但也没有啥感觉,就觉得它是个厉害的计算器。以前的专业工具(围棋AI,汽车等等),作为比人能力强的工具,如果从负面角度去说,都可以是“技止此耳”。它有就会这个。现在的人工智能有什么不同呢?
我说:
这是因为人类之前的努力主要在物质和体力方面,造出来比人类还强的汽车飞机,同理,现在人类的努力在智能方面,那么我们可以相信,人工智能可以超越个人的智能。没有人觉得自己不如一辆车,但实际上我们确实在某些方面不如一辆车,只不过我们更认为人类与其它东西的不同是智力,所以不承认自己不如一辆车,但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智力上不如人工智能,写诗不如他,画像不如它,当然我们目前还觉得比它强,因为它算数不太好,有时胡扯,另外有其他人比他会写诗,但他至少在某一方面可以贴近最方面最优秀的人,在每一方面都这样,就不任何人强。然后可以有涌现出现,所以会超过人类。但是人工智能体力不行,如果不让他控制武器,他还是不行。或者,他目前没有情感,所以也在一定意义上不如人,但没有阻挡它的根本问题,它会越来越强大。
有人说:我们对人类的智能的理解肤浅。
我说:是的,也许人工智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智能。我在这里谈一下人工智能和哲学,宗教的关系。
基督教的主要的一个教义是人是有罪的(原罪),我理解是有罪就是不完美,因此就是有限。人是有限的,有限的东西势必千差万别,如果都一样就不是有限的,因为可以把这个一致的有限定义成无限,反正没有什么超越它。既然人类个人有限,但彼此不同,它的集合的包络线可以远超每个人,目前这个大模型人工智能就是这个大集合的智能,因此它比个人少了不少“有限”,甚至某种意义上具有“神”的特征,当然现在的功能远远不是,但本质意义上它可以是某种神一样的存在。
人们比较关注AI的风险,有情可原,因为风险是底线,需要关注。但也可以想一下其好处,这里我不是说大家知道的那些提高效率代替人工的好处,而是观念的进步。即,AI基于所有观点,因此可以看到单一观点的错误,包括逻辑错误和数据偏颇。个人的能力和视野是有限的,有些人的能力和视野可以完全被其他人替代,数学上称为“dominance”,“支配”,我们只需要考虑不被“支配的观点和视野”,“不被支配的人”,这些人之间有交集但不能互相替代,他们组成人类“智力包络线或表面”“human intelligence envelope surface“。一个人无法覆盖这个曲面,但AI可以。于是AI可能给人提供更全面的答案,而且他还可以不厌其烦地讲述为什么要这样,从而让单个人了解自己的偏颇之处。
从量子禅哲学的角度(或量子斯宾诺莎,量子西田),现实不似你所见,每个人看到的现实只是现实的一部分,一相,是个人观察量子态之后量子坍塌出现的产物,这些相的合集才是真实(实际上不是集合,是叠加状态,即同时存在)。但这个人类智慧包络表面也不是一个光滑的薄薄一层的表面,是有一定厚度的凸凹不平的甚至不断波动的一层,因为各项因素互相影响,所以有“随机支配”,“量子支配”组成的厚度。
最后的话:虽然讲的是多相全面,但只是一相之言。
如果人工智能未来要超越人,靠的一定不是智力(当然更不是体力),而是主观的思想,目前看它还不能,我认为未来也不能。人工智能可以写出华美的诗篇,画出好看的图画,但它没有在场感,艺术解析的是思想而不是技巧,人工智能目前仍然只是技巧,以后它会通过深度“学习”而不断完善,但这种“学习”是一种精致的平庸,它越来越“聪明”仍然是对大多数的服从。人工智能可能会让人类的整体性消失,但它超越不了人的主体性,超越这种主体性的只有上帝。如果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即是认为人工智能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