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21
有些无神论者,如英国生物学家、著名的反基督教人士理查德·道金斯,一直攻击圣经内容,说那些神迹都不是真的等等。他与历史上一些有名的人物,如哲学家斯宾诺莎和美国立国之父托马斯杰弗逊是一种思维,都不相信神迹,只是他更加极端,简直就是谩骂了。
另一方面,很多基督教徒宣称圣经是上帝和耶稣钦定,字字不差,因此,要严格按照原文阅读,不可删改,不可做自由解读。
到底谁对呢?当然,无神论者斥后者为无稽之谈,基督教信徒视前者为不可救药。
首先,我不同意无神论者的看法,觉得他们的看法太机械,太简单。所谓信仰,就是在理性和科学所能解释的领域之外,否则就不是信仰了。而如果你觉得不能解释的东西就不存在,那么不仅会与丰富的内容失之交臂,而且也与科学精神不符。从前人们认为是魔术的千里眼顺风耳今天已经被科学技术实现,你怎么知道圣经上的奇迹哪一天不会实现呢?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些认为圣经每个字都是不能改变的,都只是他理解的那个含义,这样的基督徒的说法也有问题。
问题是哪呢?
在他们双方都没有理解道理并不总能用简单的文字来表达清楚。
一方面我们知道,把圣经翻译成中文就有很多翻译错误,而把圣经从希腊、罗马、希伯来语翻译成英文也会出现问题,而且,道可道非常道,把上帝和耶稣的话写成任何文字都有可能出错或者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文字说清楚。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就是“禅不可说,一说就破”的道理。
道是什么?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理解,我想就是宇宙万物所服从的某种规律,就是主宰一切的神秘本来。
但是圣经里也谈到道。约翰福音起始的几句就是:
宇宙被造以前,道已经存在。道与上帝同在;道是上帝。在太初,道就与上帝同在。上帝借着他创造万有;在整个创造中,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道就是生命的根源,这生命把光赐给人类。(约翰福音 1:1-4 )
所以,道就是上帝,也是上帝和耶稣所说的。
可是他们的所想所说,不完全是我们见到的文字。因为文字作为功能有限的工具,一定会片面记载了上帝和耶稣所想所说。
这终极原因是因为文字是人创造的。而人是有限的,主要是能力有限,这也是圣经里所说的原罪的另一种表达。文字的有限,也可以从世界上有无数种语言这样一个事实中看到,我们能说哪个文字是无限万能的呢?因此,语言不是万能的。如果语言文字是万能的,那它本身就是神了,我们就要崇拜文字了。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理解完全的、只有上帝和耶稣才能理解完全的东西。
所以耶稣在圣经里要用比喻,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听懂比喻。比喻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愿意,但也可能让我们有某种程度上不同的理解。就算都是人,各人的理解力也不同。
我们读一下圣经里的描述: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耶稣回答他们,说:“天国的奥秘已经赐下来让你们知道,而没有赐给那些人”。
“我之所以用比喻对他们说,是因为他们虽然看了,却看不见;听了,却听不进,也不领悟。”。
“因为这子民的心麻木了,他们充耳不闻,眼睛闭着;免得他们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领悟,回转过来,我就使他们痊愈。但你们的眼睛是蒙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是蒙福的,因为听见了。”。
不仅如此,“我确实地告诉你们:曾经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渴望看你们所看见的,却没有看到;渴望听你们所听见的,却没有听到。”。
(马太福音13:10-17)
因此圣经记录了上帝和耶稣的旨意,是在形成文字后最好的记录,但也仅仅是文字上的表述。而文字是人的东西,不一定能清清楚楚说明上帝全部的意思。
进一步,即使圣经是最好最贴切的记录,不同人有不同的有限的理解力,也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很好地理解,甚至理解错。
再进一步,上帝的旨意本身可能就有多重意义。
有了这些铺垫,我们看看无神论者的问题。道金斯代表的无神论者,只看到了文字所能表现出来的,在他们眼里是“错误”的、“不可能”的、“违背自然规律”的,而没有看到文字里蕴藏的,正确的,可能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一面。
这一方面是因为语言本身有不同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类,这里主要指无神论者,自身有限的能力根本看不懂超自然的东西。
反过来,对于那些认为圣经每一个字都不能动的基督教徒来说,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上帝和耶稣所想所说,是远超能在文字上表达出来的。
而且,因为他们拘泥于字面的意思,也无法说服某些本来可以说服的无神论者。而如果能做到这种超越文字的理解,就可以让因为圣经某句话而不相信圣经从而不相信基督的人能有所领悟从而相信圣经,相信耶稣。
这样对理解的柔性也可以让更多的基督教徒看到圣经里更丰富的内容,可以让不同教派之间能有所包容。比如我听一个牧师说,耶稣之所以还没有来,是因为现在教会所做的事都是错的,所以他要求必须按他理解的方式改革教会,耶稣才能来。这就很奇怪了,如何能证明只有他的理解才是对的?
当然,有些错误的理解是很明显的,大多数基督徒能够看到,比如,以基督为名诈骗的,我们需要指出并抵制错误的解释。
一般来说,一个人看到的与“真实”会有所差异,只是“真实”的一个面,而“真实”是什么呢,它是各种解释的集合体。“真实”在很多情况下是“真实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是在那些比较直接的,简单的情况下,相对于物理里面的“宏观”部分,但是在一些更细微更复杂的情况下,就既可能是一也可能是二,多种可能性共存,类似于物理里面的微观部分,于是有了量子多向性。这时候,这种多相性现象就是一种禅意。
我这个观点很多基督徒听了会不舒服,但其实很常见。你看,基督教会有不同派别,怎么能说一派正确其它都是错的。这就是因为他们对圣经有不同的理解,是不争的事实。
我不是说各种解释都可以,解释不能太离谱,否则就真是异端了。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那就是,因为上帝是万能的,上帝拥有任何东西,因此禅意也是上帝所拥有的。
圣经里不少内容,确实是不容易能被简单理解的。比如耶稣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把左脸也转给他。”(马太福音5:39)。我们不是要坚持原则,不向恶人低头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的一个理解是,虽然基督徒要坚持原则,但恶恶相报,以牙还牙也不是最好的解答。也许连最坏的人也有善的一面,与恶人相处,也要创造条件,让他向善的方面发展,给他留一个出口。否则他被逼向恶的方向发展,反倒事与愿违。
另一个圣经里比较难懂的一句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但没有的,连他有的也将从他那里被拿走。”(马太福音13:12)。这句话难道是鼓励贫富分化吗?肯定不是。我认为其中的寓意是,越能相信耶稣从而得到心灵、性情以及智慧方面的福报的,他将得到更多,越是不想理解、不愿信耶稣的,将越没有智慧上的福报。这就是信仰的梯子,你信了一点,就能看得更远一点,看远了一点,你就会更加相信一点,于是在梯子上站的更高,理解的就更多,福报越多。反之,越是不信的,他们眼前的灯火越暗淡,直到最后一片黑暗。
所以圣经里本身就有这种富有禅意的话,更重要的,我们也要明白,耶稣的话有超过字面更丰富的内容,我们读圣经的时候,要通过我们的智慧,把那些更智慧的内容理解出来。
怀着一些禅意看问题让基督徒更全面的看问题,不能只觉得自己是对的,兼听则明。我们都不喜欢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路加福音6:31)。“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嘉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马太福音5:46-47,路加福音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