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比一张离你远。 一张,比一张荒凉,检阅荒凉的岁月,九张床。
第一张。 西雅图的旅馆里,面海,朝西。 而且多风,风中有醒鼻的咸水气息。 那是说,假如你打开长长的落地窗,披襟当风。 对于宋玉,风有雌雄之分。 对于我,风只分长短。 譬如说,桃花扇底的风是短的。 西雅图的风是长的。 来自阿拉斯加,白海豹群吠月的岩岸,自空空洞洞的育空河口吹来。 最难是,破题儿第一遭。 寂寞的史诗,自午夜的此刻开始。 自西雅图开始。 西雅图,多风的名字,遥远的城。 六年前,一个留学生的寂寞也从此开始,检阅上次回台的岁月,发现有些往事,千里外,看得分外地清晰。 发现一个人,一个千瓣的心灵,很难绝对生活在此时此刻。 预感带几分恐惧。 回忆带几分悲伤。 如是而已。 如是而已。 蚀肤酸骨的月光下,中秋渐近而不知中秋的西雅图啊,充军的孤城,海的弃婴!今夕,我无寐,无鼾,在浩浩乎大哉,太平洋苍老而又年轻,蓝浸四大洲的鼾声之中。 小小的悲伤,小小的恩怨,小小的一夜失眠。 当你想,永恒的浪潮拍着宇宙的边陲,多少光,多少清醒。
第二张浮在中秋的月色里。 西雅图之后,北美洲大陆的心脏,听不见海,吹不到风。 该是初秋的早寒了,犹逗留燠热的暑意,床单逆拂着微潮的汗毛。 耳在枕上,床在楼上,红砖的楼房在广阔的中西部大平原上。 正是上课的前夕,明晨的秋阳中,四十双碧瞳将齐射向我,如欲射穿五千年的神秘和陌生。 李白发现他的句子横行成英文,他的名字随海客流行,到方丈与蓬莱之外,有什么感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投倒影在李白樽中的古月,此时将清光泼翻我满床。 月光是史前谁的魂魄,自神话里流泻出来,流向梦的,夜的,记忆的每一角落。 月光光,谁追我,从台北追到西雅图追到皮奥瑞亚。 如果昨夕无寐,今夜岂有入寐的理由?月光光,照他乡……抗战前流行的一首歌,在不知名处袅袅地旋起。 轻罗小扇,儿时的天井。 母亲做的月饼,饼面的芝麻如星。 重庆,空袭的月夜,月夜的玄武湖,南京……直到曙色用一块海绵,吸干一切。
第三张在爱荷华城。 林中铺满轻脆的干橡叶,十月小阳春的夜里,一个毕业生回想六年前,另一季美丽,但不快乐的秋天。 六年前,金字塔下,许多木乃伊忽然复活,且列队行过我枕上。 许多畸形的片段,七巧板似的合而复分,女巫们自「万圣节」中,拂其黑袖,骑其长帚,挟其邪恶的笑声,翩翩起飞。 重游旧地,心情复杂而难加分析。 六年前的异域,竟成六年后某种意义下某种程度上的故乡。 毕竟,在此我忍过十个月(十个冰河期?)的真空,咽过难以消化的冷餐,消化过难以下咽的现代艺术。 毕竟,在此我哭过,若非笑过,怨过,若非爱过。 当长途汽车迤迤进站,且吐出灰狗重重的喘息,当爱荷华大学的象征,金顶的州议会旧厦森然自黑暗中升起,当旧日的老师李铸晋与安格尔,和今日的少壮作家,叶珊、王文兴、白先勇,在站前接我,一瞬间竟有重归故乡的感觉。
第四张在爱荷华城西北。 那是黄用公寓中的双人床。 重游母校的第三天,和叶珊、少聪并骑灰犬,去西北方百英里的爱姆斯,拜访黄用和他的新娘。 好久不写诗的黄用,在五年前现代诗的论战中,曾是一员骁将。 公寓中的黄用,并不像寓公。 伶牙俐齿,唇枪舌剑之间,黄用仍令你想起离经叛道、似欲掀起一股什么校风的自行车骑士。 宾主谈到星图西倾,我才被指定与叶珊共榻。 不能和戴我指环的女人同衾,我可以忍受,必须和另一男人,另一件泥塑品,共榻而眠,却太难堪了。 要将四百多根雄性的骨骼,舒适地分布在不到三十平方英尺的局面,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而是一件艺术,一件较之现代诗的分行为犹难的艺术。 叶珊的寐态,和他俊逸的诗风颇难发生联想。 同床异梦,用之形容那一夜,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他梦他的《水之湄》,我梦我的《莲的联想》。 不,说异梦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我根本无梦,尤其是当他鼾声的要冲。 这还不是**。 正当我卧莲欲禅之际,他忽在梦中翻过身来,将我抱住。 我必须声明,我既非王尔德,他也不是魏尔仑。 因此这种拥抱,可以想见的,甚不愉快。 总算东方既白,像《白鲸记》中的依希美尔,我终于挣脱了这种睁眼的梦魇。
第五张历史较长,那是我在皮奥瑞亚的布莱德利大学,安定下来后的一张,我租了美以美教会牧师杜伦夫妇寓所的二楼。 那是一张古色古香,饶有殖民时期风味的双人床,榻面既高,床栏亦耸,床左与床尾均有大幅玻璃窗,饰以卷云一般的洁白罗纱,俯瞰可见人家后院的花圃和车房。 三五之夜,橡树和枫树投影在窗,你会感觉自己像透明的玻璃缸中,穿游于水藻间的金鱼。 万圣节的前夕,不该去城里看了一场魅影幢幢的电影,叫什么Witchcraft的。 夜间犹有余悸,将戏院发的辟妖牌(witchdeflector)悬在床栏上,似亦不起太大作用。 紧闭的室内,总有一丝冷风。 恍惚间,总觉得有个黑衣女人立在楼梯口上,目光磷磷,盯在我的床上,第二天,发起烧来,病了一场。 幸好,不久布莱德利大学的讲课告一段落,我转去中密大学(CentralMichiganUniversity)。
第六张床比较现代化,席梦思既厚且软。 这时已经是十二月,密歇根的雪季已经开始。 一夜之间,气温会直落二十度,早上常会冷醒。 租的公寓在乐山(MountPleasant)郊外,离校区还有三英里路远。 屋后一片空廓的草地,满覆白雪,不见人踪、鸟迹。 公寓新而宽大,起居室的三面壁上,我挂上三个小女孩的合照,佛洛斯特的遗像,梵谷的向日葵,和刘国松的水墨抽象。 大幅的玻璃窗外,是皑皑的平原之外还是皑皑的平原。 和芬兰一样,密歇根也是一个千泽之国,而乐山正居五大湖与众小泽之间。 冰封雪锁的白夜,鱼龙的悲吟一时沉寂。 为何一切都离我恁遥恁远,即燃起全部的星斗,也抵不上一支烛光。 有时,点起圣诞留下的欧薄荷色的蜡炬,青荧荧的幽辉下,重读自己国内的旧作,竟像在墓中读谁的遗书。 一个我,接着另一个我,纷纷死去。 真的我,究竟在何处呢?在抗战前的江南,抗战时的嘉陵江北?在战后的石头城下,抑在六年前的四方城里?月色如幻的夜里,有时会梦游般起床,启户,打着寒颤,开车滑上运河一般的超级公路。 然后扭熄车首灯,扭开收音机,听钢琴敲叩多键的哀怨,或是黑女肥沃的喉间,吐满腔的悲伤,悲伤。
另一张也在密歇根湖边。 那是一张帆布床,也是刘鎏为我特备的陈蕃之榻。 每次去芝加哥,总是下榻城北爱凡思顿刘鎏和孙璐的公寓。 他们伉俪二人,同任西北大学物理系教授。 我一去,他们的书房即被我占据。 刘鎏是我在西半球最熟的朋友之一。 他可以毫无忌惮地讽刺我的诗,我也可以不假思索地取笑他的物理。 身为科学家的他,偏偏爱看一点什么文艺,且喜欢发表一点议论。 除了我的诗,于梨华的小说也在他射程之内。 等到兴尽辞穷,呵欠连连,总是已经两三点钟。 躺上这张床,总是疲极而睡。 有时换换口味,也睡于梨华的床——于梨华家的床。
第八张在豪华庄。 所谓豪华庄(Howard Johnsons MotorLodge),原是美国沿超级公路遍设的一家停车旅馆,以设计玲珑别致见称。 我住在豪华庄,在匹茨堡城外一山顶上,俯览可及百里,宽阔整洁的税道上,日夕疾驶着来往的车辆。 我也是疾驶而来的旅客啊!车尾曳着密歇根的残雪,车首指向盖提斯堡的古战场。 惟一不同的,我是在七十五英里的时速下,豪兴遄飞,朗吟太白的绝句而来的。 太白之诗tempo最快,在高速的逍遥游中吟之,最为快意。 开了十小时的车,倦得无力看房里的电视,或是壁上挂的费宁格尔(Lionel Feininger)的立体写意。 一陷入黑甜的盆地里便酣然入梦了。 梦见未来派的车轮车轮。 梦见自己是一尊噬英里的怪兽,吐长长的火舌向俄亥俄的地平。 梦见不可名状闪避的车祸,自己被红睛的警车追逐,警笛曳着凄厉的响尾。
好——险! 鬼哭神号的一声刹车,与死亡擦肩而过。 自梦魇惊醒,庆幸自己还活着,且躺在第九张床上。 床在楼上,楼在镇上,镇在古战场的中央。 南北战争,已然是百年前的梦魇。 这是和平的清晨,星期天的钟声,鼓着如鸽的白羽,自那边路德教堂的尖顶飞起,绕着这小镇打转,历久不下。 林肯的巨灵,自古战场上,自魔鬼穴中,自四百尊铜炮与二千座石碑之间,该也正冉冉升起。 当日林肯下了火车,骑一匹老马上山,在他的于腮胡子和清臒的颧骨之间,发表了后来成为民主经典的盖提斯堡演说。 那马鞍,现在还陈列在镇上的纪念馆中。 百年后,林肯的侧面像,已上了一分铜币和五元钞票,但南部的黑人仍上不了选票。 同国异命,尼格罗族仍卑屈地生活在爵士乐悲哀的旋律里。 “一只蕃薯,两只蕃薯”。 “跟我一样黑”。 那种悲哀,在咖啡馆的酒杯里旋转旋转,令人停杯投叉,不能卒食,令人从头盖骨麻到脚后跟。 所谓自由、平等、博爱。 从法国大革命到现在。 比起他们,五陵少年的忧郁,没有那么黑。 你一直埋怨自己的破鞋,直到你看见有人断脚。
钟声仍然在敲着和平。 为谁而敲,海明威,为谁而敲?想此时,新浴的旭日自大西洋底堂堂升起,纽约港上,自由的女神凌波而立,矗几千顿的宏美和壮丽。 想此时,江南的表妹们都已出嫁,该不会在采莲,采菱。 巴蜀的同学们早毕业了,该不会在唱山歌,扭秧歌。 母亲在黄昏的塔下。 父亲在记忆的灯前。 三个小女孩许已在做她们的稚梦,梦七矮人和白雪公主。 想此时,夏菁在巍巍的落矶山顶,黄用在爱荷华的雪原,望尧旋转而旋转,在越南政变的漩涡。 蒲公英的岁月,一切都吹散得如此辽远。
想此时,你该仰卧在另一张床上,等待第一声啼,自第四个幼婴。 浸你在太平洋初春的暖流里,一只膨胀到饱和的珠母,将生命分给生命。 而春天毕竟是国际的运动,在西半球,在新英格兰,从且刹比克湾到波多马克河到塞斯奎汉娜的两岸,三月风,四月雨,土拨鼠从冻土里拨出了春季。 放风筝的日子哪,鸟雀们来自南方,斗嘴一如开学的稚婴。 鸟雀们来自风之上,云之上,越州过郡,不必纳税,只须抖一串颤音。 不久春将发一声呐喊,光谱上所有的色彩都会喷洒而出。 樱花和草莓,山茱萸和苜蓿,桃花绽时,原野便蒸起千朵红云,令梵高也看得眼花。 沿桃蹊而行,五陵少年,该不会迷路在武陵。 至少至少,我要摘一朵红云寄你,说,红是我的爱情,云是我的行迹。 那种炽热的思念,隔着航空信封,隔着邮票上林肯的虬髯,你也会觉得烫手。 毕竟,这已是三月了,已三月了啊。 冬的白宫即将雪崩。 春天的手指呵得人好痒。 钟声仍在响,催人起床。 人赖在第九张床上。 在想,新婚的那张,在一种梦谷,在一种爱情盆地。 日暖。 春田。 玉也生烟。 而钟声仍不止。 人仍在,第九张床。
1965年3月15日,盖提斯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