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最大基金Citadel 净赚了160亿美金,它只有2600名员工。而著名的投行高盛集团挣了110亿美金,却有五万员工。Citadel 基金总裁Griffin的身价也增加到300亿美元。他把总部从芝加哥搬到迈阿密,在棕榈树海滩和迈阿密海滩买了很多豪宅,很像当年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做派。
不仅像,而且也确实“是”,因为现代投资业也已经越来越像种植园,那就是一个大庄园主管理着一群奴隶在工作,收入大部分归奴隶主,奴隶们不论水平多高,还是奴隶,离开奴隶主寸步难行。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投资业需要规模,越大的基金越可以在资金规模上得到各种好处,包括交易佣金和交易策略上的好处。比如信息获得的速度,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应用,多空匹配,风险管理。这在银行界也是成立的,但在基金业的收入分配上尤为突出。因为基金业监管要求没有银行那么严。除了大老板,其他人,不论你多么聪明,出了门也很难做出同样的业绩,除非做到那样的规模。当然,这里说的奴隶,也是挣钱很多的人。这里只是打个比方。
规模有多重要?2022年头部基金Citadel, DEShaw, 和Millennium 净盈利320亿,而基金业总体亏损2080亿美元。
这也是一种马太效应,即赢者通吃,“有的,给他更多,没有的,连他有的一点也拿去”。
事实上,科技业也有这个情况,比如chatGPT 也主要是大公司大资本才能做,因为锻炼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原始资料、算力、以及存储空间。不过,科技界毕竟还有很多不同的机会。但是投资领域,大家都在做投资,都在一个市场上,而且,这个领域并不是创造什么,经济好或者联储放水大家都可以赚钱,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零和游戏,有人赚,就有人亏,有人大赚,就有人大亏。
总而言之,这几年由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关系,人们总是在谈去中心化,还梦想着所谓的Web3.0,会人人们少依赖大大型网站。但其实,中心化越来越严重,以后也不一定能改变。
就连创业,也是越来越难的,因为大企业的能力实在是比个人高多了。比如,马斯克的高管即使有一个好的设想,也不太容易做出来。此外,人工智能将会进一步把能力集中到大公司里。
文章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视角,对于认识后现代的金融资本及其对于包括但不限于经济的影响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