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一直对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感兴趣,因为自少年时代起就读过不少,但并没有系统、全面的阅读,因此也没有足够的了解。读了几页这本书,就能感受到作者写作方式的自然和有趣、如同一个高级厨师捧出的美味佳肴,无法不享受下去。其次,对俄罗斯的文化也一直有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俄国一直是个专制的国家,其文学艺术对此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之前读过的东西已经让我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俄国人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既羡慕欧洲文化和制度,又不能也不愿接受欧洲那样的民主。这个不能和不想是相辅相成的。不想当然也就不能。不想也就要给自己找个理由。这个理由第一是自己的俄罗斯特色,这个特色是如此之丰富、如此之宝贵,犹如巨量黄金制作的脚镣和手铐,越做越精美,难以割舍。第二就是他们总是觉得看到了民主自由之后人的无聊,而俄罗斯人是重视生命的意义的,因此宁可不要民主自由,也不能失去在苦难中、在被奴役之中显现出来的生命的意义。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巨匠的文学作品里体现得很充分。这些想法,在我读译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但也有一些新的理解。我看到,事情也并不是那么简单,或者这样说,俄罗斯人并不是从来没有试图尝试进行欧式改革。实际上,他们做的太多了,比如彼得大帝和凯瑟琳大帝的变革,不可以说是做表面文章,实际上是很大动干戈,不是我们以为的没做过什么。而且,十二月党人的理念也比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认识要深刻得多。但是,最后并没有成功,也许因为亚洲气太足了。这个亚洲倒不是东亚,主要是中亚和蒙古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日本总想脱亚入欧,俄国内很多人想脱欧入亚。其次,彼得大帝的改革,也许是因为太早,没有受到近代启蒙思想的熏陶,走的歪,我的理解他学的是欧洲的建筑和社会的礼节,主要体现在彼得堡,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在人本这方面保持着俄国特色,比如农奴的存在和人生来平等的概念完全没有,等级制度极强。这也没法强求。因此社会贫富不均地位不等特别严重,直到最后分崩离析。
那么俄国知识分子为什么看不到这些问题呢?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想象力太强,理想遮住了他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现实。他们喜欢在其落后之处,尤其是农民和东正教中不懈地发现美德、美感和意义。他们的农民和宗教被他们想象的如同天使和天堂,即使事实证明这是不符实际的也绝不罢休。也许他们是被辽阔的土地、美丽的风光所迷惑。这使得他们不去尽快解决农民的痛苦反而去讴歌这种苦难。当然,到了一定时刻,该改的还是要改,因此农奴最后还是解放了。其次,他们对农民身上看到某种集体精神、非常重视兄弟情感,不管这是否经得住推敲,认为这是非常俄罗斯的,非常值得珍视,是超越欧洲个人主义以及所带来的颓废的。也因此,个人主义在俄国不受表扬,集体主义备受高歌,社会主义早有市场,也因此唤来了十月革命,并非偶然。
这里我要指出的是,知识分子没有认识到这种在苦难中追求意义的想法是自私的。因为他们追求的、自己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建立在农奴的痛苦之上的,这正如贵族和庄园主的奢华生活是建立在农奴的痛苦和人民的不自由之上的。没什么区别。他们是在精神上剥削,贵族是在物质上剥削。农奴被宗教和顺从奴役的美德驱使去做好保姆、好奶妈、好农民、好兄弟。但是一旦有人振臂一呼,就会把这些美德扔掉,把庄园烧掉,把之前毕恭毕敬爱戴的庄园主老爷太太杀死。沙皇一家被杀也有这个成分。
另一方面,俄国君主的专制远比亚洲要轻,介于欧亚之间。我们从物质上来先看一下。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富足与自由,人所能拥有的两大幸事》,这是亚当斯密说过的话。在其中,我谈道,在欧洲旅行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们的名胜古迹,而是他们高大厚实三四层高的民宅。这说明欧洲的皇帝,在自己生活的不错的前提下,也不太嫉妒臣民的富有,允许臣民过不错的生活。俄国的情况处于欧亚之间的证据是:虽然他们人民的生活不怎么样,毕竟还有很多农奴,但是他们有很多富得流油的贵族。也就是说,皇帝并没有嫉妒臣子的富裕。这些臣子,即大公们,不是像和珅一样,富的时候很富,到时候就被宰掉,而是几个世代一直为皇帝效劳。因此他们有一个贵族阶层,这些贵族赞助艺术,因此可以积累文明。因此俄国有非凡的文学艺术成就。在精神层面,虽然他们的农奴是大字不识的,但是贵族却有很多自由思想,甚至有些沙皇也了解。把政治犯送到西伯利亚去劳教,确实很悲惨,但似乎比人直接杀了还好一些。沙皇有时在行刑前忽然要求免去某人死罪,如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明沙皇并不是把所有人视为草芥。
读过这本书,你会了解到,不论结果如何,俄国人曾经做过很多自省。文学评论家纳杰日丁 1834 年写道:“我们俄罗斯人什么也没有创造出来。没有任何一门学问可以让我们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在世界文明中,没有一个人能代表俄罗斯”。可是我们要说,他们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不少贡献。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起码在音乐艺术文学方面。
十二月党人的领导人之一沃尔孔斯基在西伯利亚服刑三十年之后于 1856 年回到俄罗斯,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虚假。这就是俄罗斯国家的病态。虚假及其姐妹,虚伪和玩世不恭。没有它们,俄罗斯就无法存在。然而,问题的关键肯定不仅仅是存在,而是有尊严地存在。如果我们想诚实地面对自己,那么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如果俄罗斯只能像过去那样存在,那么她就不配存在”。
虽然接近二百年之后俄国仍然有许多虚假、虚伪和玩世不恭,但世界上这样的情况还很多,就连他曾经憧憬过的美国,也被谎话连篇玩世不恭的人物和追随者所困扰,人类在启蒙进步的路上还是荆棘遍布、步履蹒跚。
至于沙皇俄国在历史上靠侵略阔疆扩土,这个很难用今天的想法要求。说这些话的人,他们自己国家侵略的就是正当的?被俄罗斯抢走的就是无辜的?人家当时能够扩张是因为人家的能耐。但是今天就不同了。继续野蛮侵略就是非文明的表现,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正好赶上俄罗斯与乌克兰之战,翻译这本书希望对更多人了解俄国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