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在目前来说还远远不能代替人,我觉得将来也是,因为机器的回答就是“机械的”,无论它如何装扮自己,让自己更有趣,即使是有趣,也是“机械的”有趣。
我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她的“个性化”,人没有了个性,也就不是一个有趣的人。机器答案之所以是机械的,就是因为它不能个性化,而当它能够个性化的时候,机器人也就是人了。
语言的美妙,主要在它的个性化,海明威的就是海明威的,斯坦贝克的就是斯坦贝克的。即使是他们的风格,字里行间也是变化的。机器学海明威,就是机器海明威,不是人的海明威。
我觉得机器的答案是如此无聊,随便一个孩子的答案都比它有趣。比如,前些天有人举例问什么是女人,机器给的“政治正确”的答案根本就不如古老古老的英文“the fair sex” 或者其他脱口而出的调侃也好的答案有趣,当然政治不那么正确。
我可以写这样一篇小说,在将来的某一天,有一个人爱上了一个能给他答案的匿名女人,他像勃拉姆斯迷上了克拉拉一样迷恋她。但是后来他得到一份“密电码”程序,只要把自己的问话输入上去,得到的跟那不谋面的女人回答的虽然不完全一样,但也给他同样的感受。而发放回答的是一个男人,在操纵回答众多个男人的问题。...
不过机器确实可以很好地掌握语言的结构,读起来更加流畅smooth,也可以用到个人不曾用过的技巧和悬念,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而且,人是不能对AI“掉以轻心”的,机器有远超过人的计算力和存储空间,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技术也是在演化当中。
刚刚有这样一个消息:
刚刚过去的寒假,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大四的华裔男生Edward Tian ,在当地一家咖啡馆里,写了一个叫GPTZero的工具代码。Tian同学完全没料到,自己写的程序瞬间爆火——他还在熟睡的时候,浑然不知自己刚问世的GPTZero的网站,由于流量超出预期而陷入瘫痪。
Tian同学写这个程序的初衷,是为了快速有效地判断一篇文章究竟是活生生的人写的,还是机器/人工智能代写的。Tian表示,“一段文字到底是人写还是机器写的,人类有权利知道。“
Tian创建的GPTZero,会分析一段文本的两个特性来判定是机器还是真人所写。“费解/难辨性”(Perplexity)是第一个参数,因为机器选词的可预测性更高,与之相反,真人的遣词造句一般会比较随机,比机器更容易写比较出乎意料的词句。第二个参数是“突发性” (Burstiness),衡量句式复杂性的变幻程度。毕竟机器人写的句子复杂度会比较相似,但真人的写作通常有更多的句式变化,比如复杂和简单交替,一个长难句之后接着出现更简短的句子。
Tian同学在普林斯顿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又同时辅修新闻学。通过新闻专业的学习,特别是从美国作家约翰·麦克菲 (John McPhee) 的课堂上受到启发,让Tian坚信,“人类所写文章的那种美妙质感,是机器无论如何也没法模仿出来的”。
Chat GPT 是建构在 Open AI 架构之上的,已经发布的 transformers ,对于 generative AI 架构、理论上都可以 detect 、做 reverse 的,基于这张加构图,但完全不可 detect 所有 transformers … 过几个月,再看看 GPT Zero 网站就清楚了

Chat GPT 的精髓就是通过这个架构、训练出来的 transformers,因为是开源模式(Open Source),会有越来越多的精准 transformers 训练出来,应用场景也会更多、更细分,这些 transformers 可以看作智能化 NLP 处理器 + 搜索 + 结论,有个进化过程、
👍